幹槽症多發生在下頜後牙,占58%~92%,發生率依次為:智齒拔除後、下頜第一磨牙拔除後、下頜第二磨牙拔除後,前牙發生率最低。
診斷標準:拔牙後2~3天後有劇烈疼痛,並可向耳顳部、下頜區或頭頂部放射,一般鎮痛藥物不能止痛;拔牙窩內可空虛,或有腐敗變性的血凝塊,腐臭味強烈。也有部分患者沒有明顯腐敗物存在。
治療原則是通過徹底的清創及隔離外界對牙槽窩的刺激,以達到迅速止痛,緩解患者痛苦,促進癒合的目的。
常規處理方法是:通過傳導阻滯麻醉,在完全無痛的情況下徹底清創。使用3%過氧化氫溶液棉球反復擦拭,直至牙槽窩清潔,棉球乾淨無臭味;不要用刮匙反復搔刮牙槽骨壁,只有在有大塊腐敗壞死物質時用刮匙。用生理鹽水沖洗牙槽窩。將碘仿紗條(可加丁香油和2%丁卡因)填入拔牙創,先將紗條的一端填入牙槽窩底部,再依次疊列嚴密填滿拔牙窩,鬆緊適度,最後將紗條末端塞入牙槽窩深部避免松脫,也可縫合兩側牙齦。經上述處理後,絕大多數可完全或基本止痛。如無明顯疼痛,次日可不再換藥。10天去除碘條。此時牙槽窩雖空虛,但骨壁表面有一層肉芽組織覆蓋,不需再放新碘條。牙槽窩待1~2個月後才能長滿結締組織。 感染是幹槽症發生的主要因素或是幹槽症發生的主要環節。
預防幹槽症的發生要從手術區內消毒、手術器械消毒、無菌手術操作、拔牙窩放置可吸收性止血消炎藥物、嚴密縫合、壓迫止血等措施做起,才可避免幹槽症的發生。
更多牙齒問題歡迎諮詢我們,提前預約免掛號費,免排隊,睇牙有優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