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根管樁時應考慮:患牙在牙弓中的位置、咬合情況、患牙功能的需要、剩餘牙體組織、根管的結構和彎曲度及根管樁本身的特點。
一、患牙的位置
根管樁需進入根管內一定長度(7~8mm),前牙較後牙更適合根管樁修復。前牙位於牙弓的前方,主要受唇舌向的剪切力,臨床牙冠和牙根共同受力。舌面有開髓洞形的前牙採用根管樁,其抗折性能反而會下降。建議對於根管治療前沒有牙體缺失的前牙,如果不進行後續全冠或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後牙體修復時儘量不使用根管樁;反之,則應使用,尤其是上頜側切牙及下頜切牙。對於上頜中切牙及尖牙,根管樁的使用與否主要取決於剩餘牙體組織量、該牙的咬合及功能。根管充填完成後,如果還剩餘一定的牙體組織,可先進行軸向牙體預備,清理舌面的開髓洞形,判斷剩餘的牙體組織是否足夠,若不需根管樁則可直接進行洞形的充填,否則就需要考慮進行根管樁核修復。
後牙主要承受軸向的 牙合力,根管樁只在其他相對保守的固位形及抗力形不能被用於核修復時採用。根管樁並非是後牙樁核修復的常規固位方法,根管治療後的後牙是局部可摘義齒的基牙時,所承受的並非是軸向的生理性力,此時根管樁就是必要的了,通常是放在上頜後牙的齶根和下頜後牙的遠中根內。在後牙中,上頜前磨牙顯得比較特殊,承受的是剪切力和壓力的混合力,根管樁核的使用與否取決於具體的牙體情況,當剩餘牙體組織不足、臨床牙冠顯得過長或該牙受到明顯的側方力時建議放置根管樁;相反的如果臨床牙冠較短,受力類型與磨牙相似,則可不使用根管樁。
二、根管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直而長的根管可進行根管樁修復,對於彎曲而短的根管,如果能預備出根管樁所需的間隙而不致引起側穿等意外,也可選用,反之則為禁忌證。臨床上常見發生根管內吸收的情況,則可採用鑄造樁核進行牙體修復,也可先用樹脂類材料恢復缺失的根管牙本質,留出根管樁的位置,再用鑄造樁或成品樁進行修復,這樣可提高抗折力。
三、根管樁的選擇
在決定需要放置根管樁後,就應根據具體情況對根管樁進行選擇。除了選擇根管樁的類型外,還需考慮根管樁的長度和直徑、表面粗糙度、粘接劑的類型等。
①根管樁長度、直徑及表面粗糙度
根管樁的長度與其固位力成正比,增加根管樁的長度可增強固位力,但根管樁的長度應在根管長度之內,保證根方至少4mm長的牙膠尖,且不發生根側穿。根管樁的直徑增加可增強固位力,當根管樁直徑的增加是以根管壁牙本質為代價,後者可大大增加牙根內的應力,使抗折力下降。因此,不主張以增加根管樁的直徑來增強固位力,應在保證根管樁本身抗折力的前提下,儘量使用小直徑的根管樁,不要過分地擴大根管內徑。
根管樁的表面粗糙度越大其固位力越強,預製樁表面通常已考慮了表面性能,對定制的鑄造根管樁可進行噴砂或酸蝕刻以增加表面粗糙度,從而提高固位力。
②根管樁的粘固
當使用非自攻自斷型根管樁時,由於根管樁與根管壁之間無摩擦固位力,需進行樁的粘固,臨床常見的粘接劑有磷酸鋅、聚羧酸鋅、玻璃離子粘接劑、樹脂及複合體幾類。磷酸鋅類及玻璃離子類粘接劑由於操作方便而廣泛使用,近年來樹脂類粘接劑及複合體受到更多的關注,認為可提供更好的粘接力。由於根管系統本身的複雜性,使得無法完全去除根管內的根充材料,氧化鋅粘固粉類根充材料會影響樹脂類材料單體間的聚合反應,影響提供的粘固力。對何種粘接劑能提供最好的固位力尚存爭議,臨床上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粘接劑,並無統一的標準,粘接劑本身並不是影響根管樁修復體質量的直接因素,相比而言,根管樁本身的設計對固位力的影響更為重要。
根管樁修復是根管治療後牙體修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要發揮根管樁的最大功能,而避免其不良反應的發生,除了應正確的選擇根管樁外,在操作中還應正規操作,防止對牙體組織的醫源性損傷。而隨著相關材料及器械的發展,將來會有更多更好、更安全、更高效的修復方法及材料,使根管治療後的患牙能更好、更長久地行使功能作用,從而提高和完善患者的咀嚼功能。
更多牙齒問題歡迎諮詢我們,提前預約免掛號費,免排隊,睇牙有優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