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病的發生,必然首先要在堅硬的牙齒表面上出現一處因脫礦而破壞了完整性的突破點,這個突破點位於牙菌斑生物膜——牙齒表面的介面處。如果牙菌斑生物膜存在一個短時期就被清除,如咀嚼或刷洗,脫礦作用中斷,已出現的脫礦區可由於口腔環境的再礦化作用得以修復。
牙齒表面一些細菌易於藏匿而不易被清除的隱蔽區就成為牙菌斑生物膜能長期存留而引起齲病的好發部位。臨床上將這些部位稱為牙齒表面滯留區,常見的有點隙裂溝的凹部、兩牙鄰接面觸點的區域、頰(唇)面近牙齦的頸部。牙面自潔區指咀嚼運動中,借助於頰(唇)肌和舌部運動、纖維類食物的摩擦及唾液易於清洗的牙齒表面。在這些部位細菌不易定居,故不易形成牙菌斑生物膜,齲病也就不易發生。自潔區是牙尖、牙脊、牙面軸角和光滑面部位。
由於不同牙的解剖形態及其生長部位的特點有別,齲病在不同牙的發生率也不同。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乳牙列中以下頜第二乳磨牙患齲最多,順次為上頜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上前牙,患齲最少的是乳下前牙。在恒牙列中,患齲最多的是下頜第一磨牙,順次為下頜第二磨牙、上頜第一磨牙、上頜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前牙,最少為下前牙。
從不同牙的患齲率情況來看,牙面滯留區多的牙,如點隙溝最多的下頜第一磨牙和形態酷似它的第二乳磨牙,其患齲率最高;牙面滯留區最少的下前牙,齲病發生最少。下頜前牙舌側因有下頜下腺和舌下腺在口底的開口,唾液的清洗作用使其不易患齲病。
同一個牙上齲病發病最多的部位是咬合面,其次是鄰面、頰(唇)面,最後是舌(齶)面。“牙合”面是點隙裂溝滯留區最多的牙面,其患齲也最多,特別是青少年中。鄰面觸點區在接觸緊密,齦乳突正常時,齲病不易發生。但隨著年齡增長,觸點磨損,牙齦乳突萎縮或牙周疾患導致鄰面間隙暴露,形成的滯留區中食物碎屑和細菌均易於堆積隱藏,難於自潔,也不易人工刷洗,齲病發生頻率增加。
唇頰面是牙齒的光滑面,有一定的自潔作用,也易於牙刷清潔,後牙的頰溝,近牙齦的頸部是滯留區,齲病易發生。在舌齶面既有舌部的摩擦清潔,滯留區又少,很少發生齲齒。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牙齒錯位、扭轉、阻生、排列擁擠時,可以在除鄰面以外的其他牙面形成滯留區,牙菌斑生物膜長期存留,發生齲病。
第一和第二恒磨牙齲病最先發生的部位以中央點隙為最多,其次為“牙合”面的遠中溝、近中溝、頰溝和近中點隙。在點隙裂溝內,齲損最早發生於溝底部在溝的兩側壁,隨著病變擴展,才在溝裂底部融合。在牙的鄰接面上,齲損最早發生的部位在觸點的齦方。該部位的菌斑極易長期存留,而不易被清除。
更多牙齒問題歡迎諮詢我們,提前預約免掛號費,免排隊,睇牙有優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