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的解剖形態、萌出時間、生長部位各不相同,因而齲齒的發生率也大有差別。
(1) 磨牙和前磨牙,尤其是磨牙,由於咬合面較多窩溝、點隙而較易患齲。其中萌出最早的第一恒磨牙患齲率最高。
(2) 下頜牙因咬合面溝裂較多,容易滯留食物,患瓣率高於上頜。恒牙中,患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下頜第一磨牙、下頜第二磨牙、前磨牙。前牙、前中下頜切牙患齲率最低。
(3) 乳牙中下頜第二乳磨牙因解剖形態與恒牙第一磨牙相似,所以有較高的患齲率。以下依次為上頜第二磨牙、第一磨牙、前牙。其中同樣以下頜切牙患齲率最低。這一方面是因為其滯留區最少,另一方面因舌側唾液腺開口分泌的唾液具有自潔牙面的作用。
(4) 由於齲齒的發生與牙菌斑和食物的滯留並長期黏附於牙面有關。因此,齲齒的好發部位均為牙菌斑不易清除的地方。臨床上稱之為滯留區。常見的滯留區為咬頜面的窩溝、兩牙鄰面的接觸部位及牙頸部。
(5) 牙齒的窩溝是其發育、礦化過程中遺留下的薄弱環節,也是龋齒的首要發病部位。其形態、寬窄、深淺及底部牙釉質厚薄與礦化有較大的個體差異。寬而淺且少敞開的窩溝較易清潔,窩溝底部牙釉質也較厚,患齲齒相對較少;窄而深的窩溝則易有牙菌斑及食物殘留且不易清潔而較易患齲齒。
(6) 牙齒鄰面是僅次於窩溝的齲齒好發部位。一般均因鄰牙面接觸不緊,或牙間牙齦乳頭萎縮,導致食物嵌塞和牙菌斑滯留而致帽。往往相鄰兩牙同時患齲。其他因素如牙齒排列不齊、牙齒扭轉,也會導致食物嵌塞而致齲。
牙頸部是牙釉質與根部暴露的交界部位,既易滯留牙菌斑及食物,又是牙體組織薄弱的環節,尤其當牙釉質與骨質無接觸而牙本質外露時更易患齲。
(7) 需要指出的是,在牙齒平滑面上的早期齦損即牙菌斑,往往可在一段時間後靜止或再礦化而消失,這主要與易於清潔有關。
更多牙齒問題歡迎諮詢我們,提前預約免掛號費,免排隊,睇牙有優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