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講的“蟲牙”是人們在認知尚不充分時的一種想當然的稱呼。實際上所謂的“蟲牙”學名叫做齲齒,又稱齲病。牙齒齲壞並不是蟲子引起的,也不是牙內有蟲子。齲齒是以細菌為主的多因素複合作用導致的牙硬組織發生色澤、形態和質地改變的一種慢性破壞。牙齲壞後,質地鬆軟,失去光澤,顏色發黃,甚至變黑。隨著病情發展,病變區的牙體硬組織漸漸喪失,形成凹陷、窩洞,甚至牙冠大部分缺損,形成殘根,影響咀嚼功能。
機體患各種感染性疾病的過程都包含著病菌入侵、破壞和機體抵抗、修復兩方面。齲齒也是這樣,在細菌入侵、產酸,使牙齒脫礦的同時,牙齒也存在著對抗與修復的一面,表現為牙齒的再礦化。所謂再礦化就是已經脫礦的牙組織重新沉積的作用。這些礦化物質可來自病變中已經溶解的牙齒的礦物質成分,也可來自唾液。因此,齲齒的病變過程實際上是脫礦與再礦化交替進行的過程,並在一定程度上處於相互平衡的狀態。但必須指出的是,牙齒雖然有一定的再礦化能力,但這種能力通常多處於相互平衡的狀態,且相對較弱,只在牙齒脫礦初期僅有色澤變化而無弱洞形成時才有一定的修復能力,一旦形成了實質性缺損則不可能修復,而只是以形成再礦化層的形式阻止解損的進展。但由於再礦化層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於進展較快的齲損則難以阻止其向深層發展。
綜上所述,位於平滑面的早期齲損在僅有脫礦而無實質缺損時有自愈的可能;此時如能加強口腔保健措施,創造適宜環境,減少或消除牙菌斑和食物的滯留,同時局部用氟,則有可能加速再礦化進程。實驗證明,再礦化的牙釉質不僅色澤硬度可恢復正常狀態,而且可能具有更強的抗酸性。同時必須指出,只有持之以恆的口腔保健措施以除去牙菌斑和食物的滯留,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否則仍將影響牙齒再礦化的進程。
更多牙齒問題歡迎諮詢我們,提前預約免掛號費,免排隊,睇牙有優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