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楔狀缺損是由兩個平面相交呈“V”字楔形。臨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楔狀缺損的損害形態可分為:
1. 新月型:
缺損的牙合壁、頸壁與軸壁相交成半圓形曲面,交角大於90°。
2. 淺碟型:
缺損的牙合壁和頸壁中有一壁為半圓形曲面,另一壁為斜形平面,與軸壁相交角小於90°,發生率最高,約占楔狀缺損的50%。
3. 三角型:
缺損的 牙合壁、頸壁均為斜形平面,與軸壁相交角小於90°。
4. 不規則型:
不能納入以上三型者。以上各型缺損邊緣整齊,表面堅硬而光滑,色澤正常。
根據楔狀缺損的深度將其分為淺、中、深三型。淺型指楔狀缺損深度在0.1~0.5mm者;中型指缺損深度在0.6mm以上者;深型指缺損近髓或已穿髓者。臨床上可出現對冷、熱、酸、甜敏感的牙本質敏感症狀、累及牙髓可出現牙髓炎性疼痛甚至根尖周病,嚴重者可出現牙頸部折斷。必須指出,深度與臨床症狀不一定成正比關係,關鍵是修復性牙本質的形成狀況,這與個體差異以及缺損速度和患者年齡有關。一般情況是病損速度越慢,年齡越大,症狀越不明顯。臨床常見楔狀缺損非常深,接近牙髓甚至可見到呈深黑色的鈣化根管影像,但患者無明顯症狀,檢查對冷熱刺激及機械刺激反應不明顯甚至無反應。需要指出的是該種情況常常出現在年齡較大的患者,在作出診斷和治療前可採用牙髓活力測試和照片方法判明牙髓和根尖周狀態。 楔狀缺損多發生在前磨牙,有時可發生於尖牙及第一磨牙,尤以上頜為多發。常發生於牙唇頰側牙頸部的釉質與牙骨質的交界處,有時也出現於牙齦萎縮牙的齶側頸部。隨著年齡增加,楔狀缺損發生率增加,年齡愈大,楔狀缺損愈嚴重的趨勢。50~60歲是楔狀缺損的好發年齡段。
更多牙齒問題歡迎諮詢我們,提前預約免掛號費,免排隊,睇牙有優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