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吃瘦肉、牛肉、老芹菜時,容易塞牙縫,醫學上叫做食物嵌塞,指在咀嚼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使食物碎塊或纖維經壓力嵌入相鄰兩牙的牙間隙內。我們按食物嵌入的方向分為以下兩類。
(1) 橫型(水準型)食物嵌塞多見於齦乳頭萎縮、齦楔狀隙暴露。在咀嚼時,由於頰、舌運動的壓力,將食物團塊擠入齦楔狀隙中而造成食物滯留。由於力量不大,易於洗刷、去除,故對齦組織刺激較輕。
(2) 縱型(垂直型)食物嵌塞。由於咬藉力量使纖維性食物以垂直方向通過鄰接區,塞入牙間隙內。因不易清除,對牙周組織損害較嚴重。
造成縱型食物嵌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牙體解剖形態的改變。正常牙齒頜面有溝窩、牙尖、邊緣幡,鄰面有外展隙,咀嚼時上下牙齒通過咬措運動,可發揮高效咀嚼功能,邊緣幡可阻擋食物溢向頜楔狀隙,也就是使嚼碎的食物沿著溢出溝溢出,一部分鄰面的食物亦可沿著外展隙溢出。當牙齒重度磨損後,就失去正常的窩溝、邊緣嶠,咀嚼功能降低,且易滯留於頜面,滑向鄰面,而鄰面由於牙間磨損,使鄰接區變寬,外展隙變小,不利於食物外溢,易食物嵌塞。
(2) 相鄰牙齒鄰接關係不正常。包括無鄰接,鄰接區松離,鄰接區形態和位置不正常。正常的鄰接關係是兩鄰牙的邊緣幡相平齊,鄰接區小而緊密、偏向頜緣、頜楔狀隙淺而敞開,食物殘渣不滯留,可防止嵌塞。一般在以下情況可破壞鄰接關係:先天性牙列不齊或稀疏、牙齒錯位或扭轉、鄰面鱷、長期缺牙引起鄰牙傾斜及牙周病引起的牙齒鬆動、移位、與鄰牙接觸不佳。此外,對頜牙有充填式牙尖,即能將食物殘渣擠入對膾牙間隙的牙尖,也易引起食物嵌塞。
總之,食物嵌塞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在牙周病的發生、發展中有一定促進作用,應引起足夠重視並給予及時治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