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種植體的分佈,金屬支架的橋體分為不帶懸臂和帶懸臂兩大類。前者指末端種植基牙位於上頜結節處或下頜的後磨牙區,上部結構的遠端無游離臂,類似於傳統多單位完全固定橋,其橋體和連接體的設計類似於傳統固定橋設計。其不同點是:窄於固定橋,齦端不接觸,軸面自潔性好。此類種植義齒若頜間距離足夠,多採用帽狀冠固位體外粘接式固定;只有在頜間距離短,基樁高度不夠時,釆用螺絲固定。
螺絲固定有一段式結構和二段式結構兩種形式。一段式結構,即上部結構為一整體,直接用螺絲固定於種植基樁上,適於各基樁較平行,能獲得共同就位道的病例。二段式結構,指義齒的上部結構具有兩層金屬支架,第一層為主級金屬支架,將各種植體連成夾板式結構,用螺絲固定於基樁上;第二層為次級金屬支架,是承載人工牙的套筒冠的金屬底層,用螺絲固定於夾板式的主杆上,適於基樁不平行,偏頰、偏舌等病例。
不帶懸臂的固定種植義齒,由於種植體分散,無游離臂且金屬帽狀冠與基樁較密合,所以固位力強,傳導和分散咬合力作用好。但這種修復方式要求患者具有足夠的骨量及理想的頜骨關係、骨豐滿度和骨密度,同時要求能獲得種植體彼此平行的解剖條件,牙槽骨吸收明顯的患者不能釆用。
帶懸臂的全頜固定種植義齒因種植體集中在頜骨的前段,末端種植體的遠端存在懸臂,當懸臂受力時,懸臂可產生轉矩式彎曲運動。懸臂成為力臂,末端種植體的根部成為旋轉中心,產生杠杆作用,因負載而產生的應力則集中於末端種植體遠中的牙槽骨上,種植體根端部也有應力的相應集中。懸臂的存在增大了末端種植體的負荷,懸臂越長,末端種植體受力越大。過長的懸臂可能導致種植體骨介面的破壞、骨吸收、金屬支架固定螺絲鬆動或橋體斷裂等,所以懸臂的長度設計是橋體設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般認為懸臂越短越好,最好不超過10mm~14mnio懸臂長度的確定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骨組織品質。由於上頜骨一般較下頜骨疏鬆,故上頜懸臂應較下頜懸臂短。上頜懸臂一般短於10mm,而下頜懸臂最長可達20mmo
②種植體的數目和尺寸。
③種植體的位置。A-P距越大,懸臂上受力對整個種植體系的作用越小。牙弓形.態也影響A-P距,方形牙弓A-P距小,應用較短的懸臂;尖形牙弓A-P距大,可設
計較長的懸臂。
④其他。如支架的運動、負載的頻率也影響懸臂的長度設計。
綜上所述,臨床上應充分綜合分析患者的各種條件,確定適宜的懸臂長度,以保證末端種植體在無超載之慮的同時能為種植義齒提供足夠的穩定,恢復較好的功能。如果病例要求懸臂不能過短,也可在第二磨牙處增加植入一個無固位作用的短種植體支持懸臂遠端,以減少懸臂對末端種植體的扭力。
推薦閱讀: